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带,所述灯带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设于基板表面,发光单元与基板电连接,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和一个第二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设于两个发光组件之间,发光单元具有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一排列方式,以及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第二发光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二排列方式,第一排列方式用于灯带通过12V电压供电使用,第二排列方式用于灯带通过24V电压供电使用,如此,发光元件高密度设于基板,以使灯带达到无光斑照明效果。
公开号:CN214332382U
申请号:CN202120342995.5U
申请日:2021-02-0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胡华
申请人:Shenzhen Shangsu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1S4-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带。
[n0002] 灯带是指把LED灯用特殊的加工工艺焊接在铜线或者带状柔性线路板上面,再连接上电源发光,因其发光时形状如一条光带而得名,但是灯带通常所呈现的是间断性的点光源效果;而COB是将LED晶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高光效集成面光源技术,所发出来的是一个均匀分布的光面。
[n0003] 随着人们对LED产品的不断了解及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人们对LED产品的性能、外观设计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结合灯带及COB光源的优点,若将COB技术应用到灯带中,能使灯带产生连续性的光斑效果。
[n0004] 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公开了一些COB技术与灯带结合的产品,但是该类产品仍具有提升空间,未能达到无光斑的照明效果。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灯带,旨在对现有技术中的COB技术与灯带结合的产品进行改进完善,从而达到无光斑的照明效果。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带,所述灯带包括:
[n0007] 基板;以及
[n0008]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基板表面,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和一个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之间;
[n0009]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具有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一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二排列方式,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由六个所述发光元件并联组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由三个发光元件并联组成,所述第一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通过12V电压供电使用,所述第二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通过24V电压供电使用。
[n0010] 可选地,所述基板表面设有标识。
[n0011] 可选地,所述基板表面设有多个焊盘。
[n0012] 可选地,所述灯带还包括封装胶,所述封装胶设于所述发光元件外表面,所述封装胶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基板。
[n0013]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为耐热硅胶。
[n0014]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封装胶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的荧光粉。
[n0015] 可选地,所述基板为柔性线路板。
[n0016]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5毫米。
[n0017] 可选地,所述灯带包括固定胶,所述固定胶设于所述基板底部,所述固定胶用于使所述灯带固定安装于平面。
[n0018]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LED芯片。
[n001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灯带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和一个第二发光组件,并且所述发光单元具有第一排列方式和第二排列方式,以分别对应所述灯带通过12V电源供电和所述灯带通过24V电源供电两种情况,实现了发光元件高密度集中排布,可达到每米灯带包含528个发光元件的高密度集中排布效果,所述发光元件在基板上的发光角度达到180度,所述灯带的照明效果更好,并且可以达到无光斑的照明效果;而现有技术中,COB灯带仅能实现点光源照明或者形成连续光斑的照明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的灯带应用场景更多,实用性更强。
[n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带一实施例的接线示意图;
[n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带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处于第一排列方式的工作原理图;
[n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带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处于第二排列方式的工作原理图。
[n0025] 附图标号说明:
[n0026]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灯带 21a 发光元件 10 基板 211 第一发光组件 11 焊盘 212 第二发光组件 20 发光单元 30 封装胶 21 发光组件 40 固定胶
[n002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n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9]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n003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3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带100,所述灯带100包括:
[n0032] 基板10;以及
[n0033] 多个发光单元20,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0设于所述基板10表面,并与所述基板10电连接,所述发光组件21包括两个第一发光组件211和一个第二发光组件212,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之间;
[n0034]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20具有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一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二排列方式,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由六个所述发光元件21a并联组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由三个所述发光元件21a并联组成,所述第一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100通过12V电压供电使用,所述第二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100通过24V电压供电使用。
[n0035] 当所述灯带100通过12V电压进行供电使用时,如图3所示,所述发光单元20的排列方式为第一排列方式,即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由六个发光元件21a并联组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之间设有电阻,所述电阻用于稳定所述发光单元20的电压,并且单个发光元件21a承受的电压处于额定电压范围,可保证发光元件21a正常发光,在第一排列方式下,单个所述发光单元20可独立使用,因此可根据需要对所述灯带100进行剪裁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灯带100的最小可剪长度为45.45毫米,十分便于使用。
[n0036] 当所述灯带100通过24V电压进行供电使用时,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单元20的排列方式为第二排列方式,即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由三个发光元件21a并联组成,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1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12之间设有电阻,所述电阻用于稳定所述发光单元20的电压,并且单个发光元件21a承受的电压处于额定电压范围,可保证发光元件21a正常发光,在第二排列方式下,单个所述发光单元20可独立使用,因此可根据需要对所述灯带100进行剪裁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灯带100的最小可剪长度为45.45毫米,十分便于使用。
[n0037] 如此,所述灯带10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单个所述发光单元20具有多个发光组件21,所述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1和第二发光组件212,所述发光单元20具有第一排列方式和第二排列方式,以分别对应所述灯带100通过12V电源供电和所述灯带100通过24V电源供电两种情况,实现了发光元件21a高密度集中排布,可达到每米灯带100包含528个发光元件21a的高密度集中排布效果,每个发光元件21a之间的间距为1.89毫米,所述发光元件21a在基板10上的发光角度达到180度,所述灯带100的照明效果更好,并且可以达到无光斑的照明效果;而现有技术中,COB灯带100仅能实现点光源照明或者形成连续光斑的照明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的灯带100应用场景更多,实用性更强。
[n0038]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表面设有标识。具体地,所述标识对应单个所述发光单元20设置,以便于用户识别单个发光单元20,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所述标识对所述灯带100进行裁剪使用,十分方便。其中,所述标识可采用划线标识。
[n0039]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板10表面设有多个焊盘11。具体地,多个所述焊盘11对称设于所述发光单元20的两侧,且分别与单个所述发光单元20对应,单个发光单元20通过对应的焊盘11实现与所述基板10电连接,以使单个发光单元20可独立使用,从而使用户以发光单元20为数量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对所述灯带100进行裁剪使用。
[n004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灯带100还包括封装胶30,所述封装胶30设于所述发光元件21a外表面,所述封装胶30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21a固定于所述基板1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封装胶30覆盖于所述发光元件21a表面,还可对所述发光元件21a形成包裹保护作用,避免外界物件与发光元件21a直接接触,对发光元件21a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所述灯带100的性能,同时,所述发光元件21a发出的光线在封装胶30内进行折射和反射,因此到达外界的光线柔和不刺激眼睛,并且所述灯带100进行照明时发光均匀无光斑,避免了发光元件21a的炫光效应;此外,通过改变封装胶30的配比,也可达到改变所述灯带100发出的光线颜色的效果。
[n0041] 具体地,所述封装胶30为耐热硅胶。由于所述发光元件21a在所述基板10上为高密度集中排布,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发光元件21a在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可能会对封装胶30产生破坏,因此封装胶30采用耐热硅胶。
[n0042]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胶30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21a通过所述封装胶30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的荧光粉。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封装胶30内添加多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粉,所述发光元件21a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封装胶30内进行折射和反射,并且通过荧光粉的反光作用,可对应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颜色光线的需求,提高了所述灯带100的实用性。
[n0043]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为柔性线路板。如此,所述灯带100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以便于安装过程中的安装操作,以及便于所述灯带100安装于各种平面或者曲面,增加了所述灯带100的可应用场景,提高了所述灯带100的实用性。具体地,所述基板10为高导热柔性线路板。
[n0044]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基板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5毫米。当所述基板10的厚度过小时,可能导致所述灯带100在弯曲过程中损坏设于所述基板10内部的电气线路,同时也可能影响所述基板10本身的可靠性,当所述基板10的厚度过大时,所述灯带100的体积增大,导致所述灯带100占据的空间更多。因此,所述基板10厚度范围为1.5毫米至2.5毫米,所述基板10厚度可取1.5毫米、1.6毫米、1.7毫米、1.8毫米、1.9毫米、2毫米、2.1毫米、2.2毫米、2.3毫米、2.4毫米和2.5毫米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0的厚度为2毫米。
[n0045]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灯带100包括固定胶40,所述固定胶40设于所述基板10底部,所述固定胶40用于使所述灯带100固定安装于平面。如此,所述灯带100通过所述固定胶40粘接于安装表面,安装过程十分便利。具体地,所述固定胶40为高粘性导热双面胶,以对所述灯带100内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从而达到使所述灯带100实现散热的效果。其中,所述固定胶40厚度为0.3毫米。
[n0046]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元件21a为LED芯片。如此,LED芯片发光效果好,保证了所述灯带100的照明效果,并且LED芯片体积小,便于实现发光元件21a高密度集中排布;此外LED芯片节能环保,符合ROHS环保标准。
[n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
基板;以及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基板表面,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和一个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之间;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具有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一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的第二排列方式,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并联组由六个所述发光元件并联组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并联组由三个发光元件并联组成,所述第一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通过12V电压供电使用,所述第二排列方式用于所述灯带通过24V电压供电使用。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表面设有标识。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表面设有多个焊盘。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还包括封装胶,所述封装胶设于所述发光元件外表面,所述封装胶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基板。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为耐热硅胶。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封装胶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的荧光粉。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线路板。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5毫米。
[0009]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固定胶,所述固定胶设于所述基板底部,所述固定胶用于使所述灯带固定安装于平面。
[0010]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LED芯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387406B2|2008-06-17|Modular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7615799B2|2009-11-10|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JP5291268B1|2013-09-18|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用光源、照明装置
WO2005029594A1|2005-03-31|Structure de diode electroluminescente
CN208687433U|2019-04-02|一种可弯折可裁剪的柔性灯带
CN103883989A|2014-06-25|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led灯
JP2015198252A|2015-11-09|Led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このledアセンブリーを用いたled電球
JPWO2014049952A1|2016-08-22|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105757537B|2020-11-1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851087B2|2017-12-26|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2306699A|2012-01-04|一种led集成封装结构
CN214332382U|2021-10-01|灯带
CN214279974U|2021-09-24|灯带
CA2843981C|2017-09-12|Flexible lighting device
CN210837750U|2020-06-23|一种全光谱cob光源
JPH0517680U|1993-03-05|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器
CN213983205U|2021-08-17|一种led柔性灯带
CN202691653U|2013-01-23|发光二极管模块
JP5829150B2|2015-12-09|照明装置
CN202189782U|2012-04-11|Cobled集成封装结构
CN211088310U|2020-07-24|Cob灯条
CN104819390B|2017-12-15|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14378432U|2021-10-08|一种柔性led面发光模组
CN209856798U|2019-12-27|一体式g9型led灯
CN207893481U|2018-09-21|Led灯条及其照明产品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42995.5U|CN214332382U|2021-02-04|2021-02-04|灯带|CN202120342995.5U| CN214332382U|2021-02-04|2021-02-04|灯带|
[返回顶部]